心理學職涯的最佳助力!專辦心理心輔研究所補習班|培養心理師與諮商師|教育家文教機構

EDUCATOR INSTITUTE

學員心得

113年臨床所 推甄準備經驗分享-吳○萱

2025.01.07

學員心得

錄取學生和學校

吳○萱(高醫/心理)

(1) 中正-臨床心理學碩士班 【探花】

(2) 東吳-臨床心理學碩士班   備取

(3) 高醫-心理學系碩士班(臨床組)  備取


一、 背景介紹與報考動機

我是大學就讀高醫心理系的學生,應屆推甄了成大行醫所、高醫臨心所、中正臨心所、東吳臨心所,以及中山醫臨心所。皆通過一階審核,後來中山醫二階選擇放棄面試,成大沒上榜、高醫備取一、中正正取三、東吳備取七。最終選擇了高醫臨心所就讀。
學業表現 系排 5/54
研究經驗 112 年國科會計畫申請通過
2023 台灣心理學年會學生壁報論文展示
2023 校內壁報論文競賽
高醫社會認知發展實驗室
年會參與 2023 台灣臨床心理學年會-與會參與者
2023 台灣心理學年會-與會參與者&壁報論文報告者
自我成長 高醫正向心理學中心-專案 PM 組
2022 正向心理學高峰論壇-行銷長
112 年義務儲備張老師培訓(通過二階,保留明年三階名額)
心理學實驗法實驗&知覺心理學-課程助教
高雄醫學大學第 26 屆心理營-隊輔及會心人員(因疫情停辦)
2021-2023 寶來國中音樂營偏鄉服務-隊輔及活動負責人
榮譽事蹟 【解離】112 年高醫文藝獎微電影組-第二名
【不注意盲及改變盲】認知心理學影片-第二名
【兒童照護安全】數位生活紀錄海報競賽-第二名
110 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大專組-女聲&混聲 特優

二、 準備過程 : 同時準備推甄和考試

以下是我個人的時間規劃,推薦給有需要的人參考:

4-6 月:扎扎實實的完成春季班課程,幫助自己逐漸步入備考的狀態!

5-6 月:開始閱讀文獻,找尋研究計畫主題 可從感興趣主題下去搜尋相關文獻,或是針對想要跟的老師的領域下去著手, 可以從研究限制進行改進。

6-8 月:暑假是最好衝刺及運用的時刻!建議利用這段時間撰寫研究計畫,架構邏輯 要清晰,研究設計要合理。並且同步進行夏季班課程。

8-10 月:撰寫推甄書審資料,同時並行夏季班課程。

9-11 月:完善所有推甄書審資料和研究計畫,並且著手準備面試問題及演練。 同時間完成暑期班課程,秋季班再依照個人安排選擇是否繼續上課。


三、 書審資料大哉問

在我的書審資料中大致上分成幾個大標題,以下分別概述:

1.簡歷表:

套用模板進行排版即可,主要為簡單明瞭、凸顯重點、供教授預覽,顏色不宜過多避免雜亂。

2.個人特質與能力:

家庭成長環境斟酌寫,適時的加入圖表會是不錯的選擇,也方便教授閱讀。

3.學業表現:

可用圖表方式表現出分數成長改變趨勢,也可針對最高分的幾項學科進行說明。 

著重描述在研究領域及專業知識上的表現,彰顯自己的研究能力硬實力,以及自我成長和軟實力(如:國科會計畫、壁報論文、年會口頭報告、加入實驗室)。

4.課外活動與經歷:

內容避免牽扯太遠,盡量集中在大學所發生,且可凸顯出個人收穫的經歷,盡量圍繞在「如何讓教授看到你的收穫和特質」。

5.申請動機與研究興趣:

想想當初是抱持著甚麼樣的心情或是什麼契機使你踏上研究所這條路,以及進入研究所後想做什麼研究,這些都可以延伸到位甚麼你要申請這間學校或是選擇某一位老師。

6.讀書計畫與自我期許:

需事先到各系所的網站上了解研究所課程,讓教授感受到你是有提前準備,並且真的有就讀意願。


四、 如何準備推甄面試

1.善用身邊的資源:

有禮貌地詢問系上學長姐,可先行知道各個系所教授詢問的方向以及氛圍,也可以有系統化的先將問題羅列出來,事先設想好自己可能回答的重點,對於降低自己在面試的緊張感有非常大的幫助。

2.不斷演練:

許多人都很擔心在準備面試時沒有辦法完全展現出自己的優勢,所以不斷演練有助於訓練臨場反應,讓你更容易將教授問的問題和自己所經歷過的事情或是人格特質進行連結並強化,最後就可以自動地反應出來。

3.對自己有信心點:

在這個階段的各位,很容易會陷入不斷的自我懷疑跟不自信當中,但你要相信,能夠努力到現在的你已經是很棒的了,不用去在意別人有多優秀,只需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把最有亮點和特色的部分展現出來就好了!

4.事先做好功課:

建議在面試前可以問問錄取該所學校的學長姐們老師的個性,或是現在實驗室中在進行的實驗是什麼,多問有時可能會有一些意外的收穫喲!另外,強烈建議稍微記一下老師們的長相和名字,有的學校面試時不會擺上老師的名字,這樣在回答比如研究興趣或是想跟的老師時,才知道眼神要往哪擺。


五、 推甄面試過程

【成大】

◎ 採個別面試,共有三位老師面試。

成大整體的面試氛圍偏輕鬆,不過問的內容似乎在考生之間差異蠻大的。

◎ 面試時間共 10 分鐘(會響鈴提醒),老師們會先要求進行 3 分鐘簡短的自我介紹,因為我有額外準備研究計畫的摘要版,老師們幾乎都主攻在問我研究計畫相關的問題(不過我有同學也有準備,但沒有被問到):

Q1:有跟 ADHD 的小朋友接觸過嗎?(我有說對 ADHD 族群有興趣)

Q2:你覺得 ADHD 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引起的?

Q3:研究計畫中為什麼使用這些衡鑑工具?

Q4:你覺得 ASD 跟 ADHD 對於情緒能力這部分缺失的原因一樣嗎?(我的研究計畫主題是探討 ADHD 兒童之情緒理解與感受能力,其中一位老師的研究領域是 ASD 兒童)

Q5:為什麼選擇現在的實驗室而不是另一個?(因為高醫心理有兩位老師的實驗室都是做和兒童相關的) 

Q6:為甚麼想來成大?(報考動機:因為有珍貴的腦造影資源)

Q7:你覺得腦波可以怎麼運用在臨床界?(因為我對腦波、腦造影有興趣,大學跟的實驗室也是在做腦波)

 

【中正】

◎ 採個別面試,共有三位老師面試。

在去面試前有透過進入中正臨心所就讀的學姊得知今年很多臨床組老師剛好在國外,所以在這次的面試中共有 2 位一般組的老師,以及 1位臨床組老師作為主考官。

◎ 中正面試的氛圍又更輕鬆了一些,今年參與到的面試環節中並沒有英文摘要翻譯這關,面試時間共 15 分鐘,首先進行 5 分鐘以內的自我介紹和研究計畫介紹,接下來有情境題以及多針對個人經歷和特質進行詢問,研究計畫問得比較少也比較淺:

Q1:情境題:如果今天研究所的同學跟你說他想念不下去想休學,你會怎麼做?

Q2:為甚麼想做兒童?

Q3:先修研究所課程後有甚麼心得嗎?

Q4:你覺得自己的抗壓性好嗎?

Q5:研究所可能會沒有寒暑假甚至是假日,可以接受嗎?(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做兒童臨床領域的老師更嚴苛,所以老師一再強調有關於抗壓性的部分!)

Q6:為甚麼想做研究計畫這個主題?

Q7:在撰寫研究計畫的過程中你發覺到自己那些優勢和劣勢?這些劣勢你會怎麼去克服?

Q8:對於系所有沒有什麼問題?(我問老師說如果論文主題會需要結合系上兩個老師的專業,是可行的嗎?)

 

【高醫】

 採個別面試,共有三位老師面試。

高醫面試的氛圍明顯嚴肅,面試時間共 12 分鐘。

首先會請你用 3 分鐘自我介紹和介紹研究計畫(因為在之前學長姐分享中就得知高醫非常注重研究計畫,所以時間分配上我只用 40 秒自我介紹,之後都著重在研究計畫上),而老師的提問幾乎都是從研究計畫中發問,最後會現場抽一段大約 5-7 句的英文翻譯環節,難度中等。

◎ 因為我的研究主題是兒童領域相關的,這部分是其中一位老師的專長(如果是寫 ASD的話會更嚴苛),所以老師會更直接的點名研究的不足以及衡鑑工具使用的不當,不過我覺得當下心態要穩住,比起面試我個人更覺得是在跟老師討論、甚至是聽老師上課的感覺。 

 Q1:為甚麼除了精神科醫師診斷後還要再用 SNAP 作為篩選標準?(然後我就把我參考甚麼資料、還有基於自己的什麼考量所以這樣使用,後來跟老師討論後老師建議只需要符合精神科醫師根據 DSM-5 診斷就可以了)

Q2:為甚麼不讓他吃藥(因為我寫說為了得到最貼近孩子本身的狀況所以希望可以在做實驗的 24 小時內停藥,老師說可能會影響到他能否完整地做完實驗,我擔心的倫理問題可能不是重點)

Q3:實驗這麼長,你覺得 ADHD 的小孩會乖乖做完整個實驗嗎?

Q4:實驗時間這麼長,為甚麼要選擇做完所有魏氏智力測驗的題目?

Q5:魏氏兒童智力測驗的切截點是怎麼設定出來的?(老師建議我再設定高一點)

Q6:有沒有什麼問題想要提問?(我稍微總結了一下老師提出需要改進的部分,最後問老師說已老師多年的經驗,認為這個研究是可行的嗎?)Q7: 英文文章翻譯

 

【東吳】

◎ 採兩人團體面試,面試共分為兩個階段。

◎ 第一階段為英文翻譯關,跟同組夥伴在獨立教室中完成,監考人員會給一個上面印有英文句子的字條,請我們逐字翻譯,難度非常簡單。接著就會到第二階段的面試關,共有三位老師面試,面試時長共 10 分鐘。

在這次面試中因為有兩人同時參與面試,所以分配到的時間其實不多:

Q1:請用 1 分鐘簡短介紹你的研究計畫。

Q2:國科會計畫目前進行到哪裡了?

Q3:國科會計畫中有測兒童習得字詞的年齡嗎?

Q4:請說出思覺失調症的 DSM-5 診斷準則。


六、 給想推甄學弟妹的建議

在準備推甄的過程中,可能會碰到一些疑問:「甚麼樣的人適合甄試入學管道?我是可以推甄就上的人嗎?」

在經歷多次同學間的演練以及幾次實戰經歷後,我有了一些心得,希望可以供學弟妹們參考! 首先你對於自己想研究的領域和方向已經有明確方向,或是有參與過相關研究的經歷,這些會反映研究計畫中,尤其是當教授問及為甚麼特別想走這個領域的時候,這將會體現在自己的反應和整個人的態度中。

再來,需要擁有強烈想就讀研究所的動機,這個動機不僅僅是因為臨床心理師的必經之路這種理由這麼簡單,而是你發自內心真正喜歡臨床心理並且感到興趣的部分,往往才會是最打動人心的,另外,雖然做研究的硬實力固然重要,但培育心理師的過程中,軟實力和個人特質也會是教授們看重的一點。所以時常自省、與自己對話也會更認識自己一些,對於面試也會更有幫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