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職涯的最佳助力!專辦心理心輔研究所補習班|培養心理師與諮商師|教育家文教機構

EDUCATOR INSTITUTE

考試技巧

教育心理學攻略及準備要法

2025.01.07

考試技巧

要將「教育」當做人生的方向,教育心理學是你必備且需要持續學習的知識。在教育心理學的領域中,不論是施教者、學習者、環境、策略、制度等各個面向,都是教育心理學探討的內涵。然而,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對如此浩瀚的學科有深層的認識,並在考試時言之有物,我想以下的建議可以做為你準備教育心理學的參考:

壹. 先前準備

一、考試心態的確定 

在面對研究所的考試中,決定成敗的關鍵已非在於「智力」,而是在於「毅力」。準備考試的過程必須「一步一腳印」,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倘若你能認清這個事實,做好心理準備,有足夠的「毅力」來度過這段過程,下定決心並堅持到底,你就已經掌握了考試致勝的首要關鍵。

二、工具的準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下定決心之後,接下來你必須選擇適當的學習工具。就教育心理學而言,雖然各學校的考試趨勢不完全一致,但是基本上,張春興老師所寫的「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現代心理學」還是你必備且需要精讀的兩本教科書。然而由於這兩本書已多年未曾更新,因此除了這兩本書的內容之外,你還必須注意一些較新進的教育心理學觀念,你可以選擇其他教育心理學相關書籍〈請參閱文末所列之參考書目〉,或是閱讀老師編制的教育心理學講義。

貳. 準備教育心理學之要訣

一、建立適合自己的讀書計畫並貫徹執行 

如果能夠具備一個有系統且適合自己的讀書計畫,你在準備教心的過程中將更有方向與自信。你要考慮你有多少時間、必須讀多少書,一天中哪些時間讀書最有效率、有效率的時段要讀哪些、沒效率的時間要做什麼、到哪些時段要完成哪些單元的準備等,這些都需要規劃好。但必須切記,讀書計畫是要量身訂做、實際可以做到,而且有彈性的,也就是你要能夠隨時檢討讀書計畫的可行性,依情況加以調整。另外,讀書計畫是幫助你讀書更有效率的工具,而不是用來讓你安慰自己,或是讓你因執行不力而感到自責的工具,也就是說,做了讀書計畫後要確實執行,才不會讓它變成打擊自己信心的東西。

二、學習與消化課堂所學 

這個部份是準備教育心理學最重要的部份之ㄧ。在上課前,最好能針對每堂課所排定的學習內容做初步瀏覽的預習;在上課時,除了用心聽講外,還要力求整體架構的理解與初步記憶;在上課後,則務必進行課後複習,除了閱讀老師上課陳述內容與講義外,最好能依據老師講義中提供的學習架構,對照必讀書籍之內容與自己的理解進行整理,如此才能真正將所學消化為自己的東西。在整理消化過程中最好掌握以下的要點〈老師在編制的上課講義與上課過程中也會協助大家掌握這些要點〉 

〈一〉給重要名詞清楚專業的定義,理解後並加以背誦:

很多人在考試 時,常常遇到一個窘境,那就是雖然你能夠理解某些名詞的意思, 但真正要下筆時,腦中的想法卻「糊」在一起,不知道該如何下 筆才能完美表達你的理解,甚至常常因而塗塗改改、慌張失措。 這是相當可惜的事,也是我們在準備教育心理學時可事先預防的 部分。 

〈二〉理解後掌握精要概念:

在學習教育心理學理論時,常常有些理論 陳述起來是長篇大論,左繞右繞,講的幾乎都是同樣的東西。雖 然這樣的陳述能夠增加它的易讀性,然而記憶這「一大塊」的東 西非但耗費我們的認知資源,而且在考試時還會浪費我們寫考題 的時間,對於得分也沒有多大幫助。我們需要的是「打點」式的 學習,也就是在理解後能夠知道該理論的要點,第一點是什麼、 第二點是什麼…,一切清清楚楚,如此可方便記憶、提取、複習、 陳述與得分。 

〈三〉善用學習策略,系統組織概念:

在剛開始學習時,一定要將所介 紹的理論及需要背誦的精要概念,使用各種學習策略做系統式的 組織整理,方便記憶、提取、複習。例如在學習交互學習教學法 時,我們可以用「要問清楚」〈台語〉來代表「摘要」、「提問」、 「澄清」、「預測」等四步驟。雖然在第一次學習時,想出好的聯 結並不容易,但是這些策略對以後的學習非常便利,我們寧可「苦 在前頭」,不要「一直辛苦」,不是嗎?

三、將所學應用於生活

教育心理學的目的之ㄧ就是要讓學習更有效能,裡面的內容要能夠應用在真實的情境才能顯現其價值,所以不要吝惜將學到的知識用來幫助自己學習。比如說記憶術的應用、增加自己學習動機的方法,甚至若你本身就已經是教育工作者或是有對象,也可以將學習到的理論或實務方法實際應用看看,驗證書裡的知識符不符合現況,需不需要做修正,如果把它變活了,一方面可增加自己的學習樂趣,另一方面你的印象也會比較深刻。

四、與志同道合的同學合作 

在準備過程中,可以找「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讀書小組、分工蒐集期刊、資訊、考古題、編學習策略、互相督促鼓勵、倒倒苦水、甚至一起休閒娛樂等。除非你真的是一個很有毅力或不喜歡團隊學習的人,否則大家一起努力奮鬥的感覺與成果,應該會比孤軍奮戰的效果來得好。

五、注意並思考時事議題 

教育心理學是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學科,許多老師會利用最近所發生的教育相關議題來測試學生是否有教育概念、思考架構是不是完整、有沒有批判性、建設性。平時就必須多注意哪些重大事件是和教育相關的,它和教育心理學的關聯是什麼,可以用哪些相關的理論或是論點來支持它,這些都是平常就要下的工夫,可以和一些讀書夥伴討論分享,並把不同角度的意見都蒐集起來,作綜合分析整理,以便日後考前再複習。這樣的思考歷程或許繁瑣,甚至比讀書還辛苦,但是唯有如此才能訓練自己思考的能力,在面對問題時也能從多方面的角度來解讀,靈活應用出你所吸收到的知識。

六、定期瀏覽進階教材、專業期刊與收集情報 

這個部份是考試中較難整握的部份,但是也值得注意的部份。綜觀各校歷屆考古題,可以發現幾乎每一年的考題都會出現一些打擊考生信心的陌生考題,這些考題絕對其來有自,它可能會隱藏在一些進階教材、專業期刊中。在準備這些問題時,一方面你可以藉由定期瀏覽進階教材、專業期刊、甚至蒐集各校考題趨勢、相關情報來準備它〈可以利用閒暇時間或較無法專心 k書時間〉,另一方面在準備時也無須太過擔心,因為就算這些「怪獸級」的題目出現在考題中,絕大多數考生應該也不會看過。總而言之,針對這些題目,我們在行動上是要付出努力來充實,然而在心態上就「隨緣」而不要太過強求了,畢竟掌握住基本的材料才是勝過他人的關鍵。

七、考前勤做考古題 

到了考前,最好每天安排一些時間把各校考古題拿來做做看,從考古題中一方面可以發現一些自己還沒準備過的名詞或理論,另一方面則可訓練自己知識產出的流暢性和精確性。一定要模擬考試時的情境,實際動筆去寫寫看,並要求自己在限定時間內寫完,千萬不要因為覺得自己會了就跳過去,你了解這個概念不一定表示你能清楚表達,做完之後可以請師長或同學批改,找出需要改進之處。

參. 考試技巧方面

一、針對不同的題型擬不同的作答策略

〈一〉解釋名詞:可以寫它的定義、誰提出來的、如何應用,並舉例說明。

〈二〉申論題:要有一個清楚的寫題架構,有前言、本文及結語。

前文最好就開宗明義的將最重要的論述先闡明,讓閱卷者很快就掌握你的重點;本文最好列點陳述,條理分明,列點時可參考「一、〈一〉、1、〈1〉、A、a」這樣的標題架構;結語除了做個總結外,如果時間許可也可試著加入自己的看法。但若是有爭議的問題最好不要表明你的立場。僅需就兩者的優劣做比較、客觀的分析即可。

〈三〉時事題:記得找相關的理論支持你的論點,並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以顯現你思考的多元性及客觀性。二、拿到考題時需作規劃,切忌貿然作答 拿到題目後不要急著下筆,先掃描一下試題,思考一下答題時間的分配,以及要如何架構你的答案,再進行下筆。

三、答題力求簡潔有力,勿拖泥帶水

 寫考題不要像寫作文一樣長篇大論,一定要力求精簡但又命中紅心。千萬不要抱著寫越多分數越多的心態,老師評分時一定有準備的評分標準,寫到哪些重點就給分,與其無的放矢不如將那些時間拿來思考佈局,讓你的答題架構更有系統。

四、讓閱卷老師看的舒服 

閱卷老師要看好多份試卷,若是每篇皆是長篇大論卻毫無重點,不免心煩氣躁,所以可以注意一些「讓老師閱卷時舒服些」的小原則:除了答題精簡外,可以圖表輔助,讓重點一目瞭然;字跡力求端正,不要龍飛鳳舞〈寫字潦草者尤需注意,平時需要練習〉;文章條理分明,不要雜亂無章。總而言之,就是以人性化的角度來對待老師,處處為閱卷老師著想,他也會為你的分數著想的。肆. 結語 準備考試就像打仗一樣,很多的小細節容易忽略,但往往這些小細節都是決定勝敗的關鍵。讀書與準備考試靠的不是運氣,而是要靠努力,「相信運氣不如相信自己」,惟有比別人多付出一些心力、下定決心且堅持到最後,才能掌握成功的契機,「機會是留給努力準備的人、成功則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伍. 準備教育心理學之參考書目

★★★〈精讀〉

一、張春興〈民 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台北:東華。

★★〈擇要熟讀〉

一、林清山譯〈民 80〉: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二、岳修平譯〈民 87〉: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台北:遠流。

★〈瀏覽與參考〉 

一、朱敬先〈民 86〉: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

 二、張春興與林清山〈民 70〉: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三、張春興〈民 7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其他參考書籍〉 一、洪蘭譯〈民 84〉:心理學。台北:遠流。 二、陳李綢、郭妙雪〈民 86〉: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三、李素卿譯〈民 88〉:當代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四、林生傳編〈民 84〉: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五、王明傑、陳玉玲譯〈民 91〉: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學富。 六、林清山主編〈民 86〉:有效學習的方法。教育部輔導計畫叢書。 七、國內「學術性」教育心理相關刊物:例如師大教育心理學報;政大教育 與心理研究等。



參. 考試技巧方面
一、針對不同的題型擬不同的作答策略
〈一〉解釋名詞:可以寫它的定義、誰提出來的、如何應用,並舉例說
明。
〈二〉申論題:要有一個清楚的寫題架構,有前言、本文及結語。前文
最好就開宗明義的將最重要的論述先闡明,讓閱卷者很快就掌握
你的重點;本文最好列點陳述,條理分明,列點時可參考「一、
〈一〉、1、〈1〉、A、a」這樣的標題架構;結語除了做個總結外,
如果時間許可也可試著加入自己的看法。但若是有爭議的問題最
好不要表明你的立場。僅需就兩者的優劣做比較、客觀的分析即
可。
〈三〉時事題:記得找相關的理論支持你的論點,並試著從不同的角度
切入,以顯現你思考的多元性及客觀性。
二、拿到考題時需作規劃,切忌貿然作答
 拿到題目後不要急著下筆,先掃描一下試題,思考一下答題時間的分
配,以及要如何架構你的答案,再進行下筆。
三、答題力求簡潔有力,勿拖泥帶水
 寫考題不要像寫作文一樣長篇大論,一定要力求精簡但又命中紅心。千
萬不要抱著寫越多分數越多的心態,老師評分時一定有準備的評分標準,寫
到哪些重點就給分,與其無的放矢不如將那些時間拿來思考佈局,讓你的答
題架構更有系統。
四、讓閱卷老師看的舒服
 閱卷老師要看好多份試卷,若是每篇皆是長篇大論卻毫無重點,不免心
煩氣躁,所以可以注意一些「讓老師閱卷時舒服些」的小原則:除了答題精
簡外,可以圖表輔助,讓重點一目瞭然;字跡力求端正,不要龍飛鳳舞〈寫
字潦草者尤需注意,平時需要練習〉;文章條理分明,不要雜亂無章。總而
言之,就是以人性化的角度來對待老師,處處為閱卷老師著想,他也會為你
的分數著想的。
肆. 結語
 準備考試就像打仗一樣,很多的小細節容易忽略,但往往這些小細節都是決
定勝敗的關鍵。讀書與準備考試靠的不是運氣,而是要靠努力,「相信運氣不如
相信自己」,惟有比別人多付出一些心力、下定決心且堅持到最後,才能掌握成
功的契機,「機會是留給努力準備的人、成功則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伍. 準備教育心理學之參考書目
★★★〈精讀〉
一、張春興〈民 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台北:東華。
★★〈擇要熟讀〉
一、林清山譯〈民 80〉: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二、岳修平譯〈民 87〉: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台北:遠流。
★〈瀏覽與參考〉
 一、朱敬先〈民 86〉: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
 二、張春興與林清山〈民 70〉: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三、張春興〈民 7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其他參考書籍〉
 一、洪蘭譯〈民 84〉:心理學。台北:遠流。
 二、陳李綢、郭妙雪〈民 86〉: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三、李素卿譯〈民 88〉:當代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四、林生傳編〈民 84〉: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五、王明傑、陳玉玲譯〈民 91〉: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學富。
 六、林清山主編〈民 86〉:有效學習的方法。教育部輔導計畫叢書。
 七、國內「學術性」教育心理相關刊物:例如師大教育心理學報;政大教育
 與心理研究等。